糖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2020/2021年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15万亩,实际开榨糖厂79家,糖料蔗入榨量4921万吨,比上榨季增加342万吨,增幅7.47%;产糖量628.79万吨,比上榨季增加28.79万吨,增幅4.8%;吨糖不含税销售成本下降至4870元,是近六年来成本最低的榨季;全区大部分制糖企业实现盈利......
一连串可喜数据的背后,是广西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和付出。近年来,广西深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开展“对标定标追标”(以下简称三标)活动,加快推动制糖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以下简称三化)改造,全区四成以上糖厂配备自动包装码跺、自动卸蔗设备,单工序DCS控制得到了普遍应用。
时下正值新榨季,各糖厂门前再现运蔗车辆排长队等候进入的繁忙景象。在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公司)厂区,中国商报记者看到,满载二十多吨甘蔗的卡车开到甘蔗投放处后,司机就可下车,由自动卸蔗系统快速完成卸货。转眼间,卡车里的几十吨甘蔗就被倾倒入蔗槽里,以较快的速度进厂压榨。
“这是今年公司新改造的甘蔗自卸翻板系统,生产及安全管理符合标准化要求,卸蔗效率比技改前提高一半以上。”该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李晓健如是说。
自改制以来,凤凰公司加大引进和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的力度,大力改善生产环境,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尤其在这两年,企业按照“对标、定标、追标”建设要求,从原料蔗生产、生产工艺流程到产品入库发运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让原先日榨3000多吨的小糖厂发展到现在日榨12000吨的现代化大型制糖企业,糖业生产逐步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同样,作为广西最早的机械化糖厂之一的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明阳糖厂通过“三标、三化”技改项目的实施,在减员、增效、提标、降耗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日前,记者跟随该厂副厂长滕新源的脚步,实地探访了一线生产车间。在压榨车间中控室,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密切留意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指标变化。“甘蔗从进场、装卸、运输、破碎、压榨等多个流程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并可以通过大屏幕进行实时监控。”滕新源指着监控大屏向记者介绍道。
滕新源还透露,为提高糖厂自动化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明阳糖厂分阶段开展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三项指标优化相当于多产糖1043吨,共产生经济效益3277.7万元,其中压榨、动力和制炼车间部分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岗位整合用工总量减少385人。
在广西,像凤凰公司、明阳糖厂技改成效突出的糖企还有不少,这仅是广西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还针对制糖企业“散、小、弱”问题,加快推进战略重组和淘汰过剩产能,相关制糖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在来宾,南宁糖业完成了对博宣公司、博华公司的兼并重组,湘桂集团完成对永鑫集团的兼并重组,完成了红河、黔江糖厂并入广糖集团工作,形成了以东糖、南糖、广糖和湘桂为主的糖业集团化发展格局,全市年总产糖 100万吨以上,实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目标。
目前,广西吨糖耗标煤降至310千克、吨糖耗新水1.40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比2016/2017年榨季下降11.9%和58.1%。在原料蔗价格略有上涨的情况下,全区白砂糖含税成本由2016/2017年榨季的6299元下降到2019/2020年榨季的5501元,吨糖成本下降798元。
广西糖业发展办市场服务与资金管理处副处长丘艾莉介绍称,通过战略重组和和淘汰过剩产能,全区制糖企业集团由2016年的17家重组减少到10家,在册糖厂数量由102间减少到83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75万吨/日,产能利用率由52.9%提高到66.1%。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建华表示,南宁糖业是以制糖为主业、发展多种经营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目前正全力打造甘蔗制糖、医养健康、环保纸模、智慧物流四大业务板块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及战略发展项目,争取在两年内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内部挖潜增效,五年内通过培育主业、发展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核心主业,非糖板块与糖业板块‘两翼齐飞’,使公司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