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山区立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围绕“四个紧扣”抓实各项工作任务,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广大群众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特此推出“党建引领学党史”“学党史见行动”专栏。12月28日起,展播的是示范街道社区系列。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马街街道党工委坚持“四抓四促”,不断提升党建整体水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五星级”为民服务中心、市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
01
抓引领,促街道发展“高效化”
践行初心使命,强化政治引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五讲四立抓落实”活动,规范“三会一课”,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街道各项工作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2020年年初,因马街街道辖区尚领明珠小区居民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尚领明珠小区1栋实施为期15天的隔离封闭管理。面对疫情,马街街道立即行动,成立由街道党工委、德缘社区党支部、隔离封闭管理楼栋党员共48人组成的马街街道尚领明珠小区防控点临时党支部,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冲锋战斗”,全面开启对隔离封闭楼栋的防疫保障工作。隔离期间,临时党支部精准梳理124户住户信息,配合疾控中心对298名居民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居民所需生活物资采购、紧急药品购买、生活垃圾处理、居民用水保障等均由临时党支部工作人员协调解决,为隔离封闭管理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圆满完成隔离封闭管理任务,有效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夯实学习培训,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深入群众讲、依托网络讲”相结合,推进马街讲堂、道德讲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开展学习培训,抓细、抓实业务能力提升及服务。确保“六个不滑坡”、推进“六个持续提升”,打造创新撬动工作的新支点。今年以来,以联系社区工作组为阵地组建街道宣讲团,开展面向群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传播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围绕公文写作、计算机知识、保密知识等开展学习培训7次,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补齐“本领恐慌”短板。组织开展“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学习活动知识竞赛,激发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和干事创业热情。结合服务人群和企业特点,抓实职业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25次,培训1200人。为企业量身定制“订单式”培训,进一步将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促进企业稳岗等政策落到实处,促进企业振兴发展。截至目前,已组织云安会都、春雨“937”文创园、昆明电缆厂等辖区重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发展引领。始终注重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充分融合,坚持思想抵腐与制度防腐并重,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直抵基层“神经末梢”,确保“党建+”理念加出实效,更好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打造新马街。今年以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会议2次。结合草海北片区(马街辖区)回迁安置、48号、50号、52号、53号片区城中村改造、马街摩尔城回迁安置分房等重点项目推进、疫情防控、消防安全排查、区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街道班子成员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责任人不定时进行提醒谈话,共践行第一种形态238人次,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到安宁市人民检察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开展家教家风“三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召开党员干部职工家属座谈会、恳谈会、家风教育大家谈等会议,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知识,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02
抓体系,促工作合力“最大化”
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如何干”工作目标。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形成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组织协调、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社区党组织书记具体落实、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的责任体系。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和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制度,夯实责任促进层层落实。健全述职评议、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季度点评、考核督查、党建联系点等制度,构建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评管理,齐抓共管、互动共促的制度体系。紧抓社区干部这一关键,实行专心、专职、专人、专责“四专”管理和“两考两评”,把抓党建工作实绩与年底考核挂钩,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热情。牢牢抓住“书记抓、抓书记”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年终党建目标考核、党工委班子成员包保社区工作等机制,着力构建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成立街道联系11家社区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街道科级领导全覆盖担任,挂包联系指导社区工作。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委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14个,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党支部建设情况,认真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健全组织体系,优化“谁来干”工作力量。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11家驻区机关事业单位、17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街道“党建联盟”,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工作。建立12个居民区党支部,覆盖27个居民区,实现和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社区党组织共有10个。突出辖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等4家单位成立“法治大道”党建联盟,打造依法治区马街样本。紧紧围绕环滇党建项目建设,立足“凝聚党建合力、打造活力商圈”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区水务、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24家单位的“环滇文旅党建联盟”,找准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夯实建强党的组织阵地,推动党建、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融创滇池后海党支部通过聚焦“党建+人才+产业+营销+创新+服务”,以“3×3×3”工作法,建设党群联建、产业联盟、资源共享三种模式,打造先锋引领、志愿服务、文旅学校三个平台,健全联盟轮值、需求清单、文旅融合三项机制,引领辖区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
健全保障体系,夯实“干得好”工作基础。建立街道党工委年初预算、辖区单位投入、社会赞助为一体的城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照街道每年10万元,每个社区党组织8万元,每个居民小组党组织2000元保障党建工作经费,按照每个城市社区20万元、每个村改居社区各10万元保障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投入250万元建成全区首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发动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街道建设,投入50余万元,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提升改善、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安全隐患消除等问题,确保经费在使用中发挥积极效应,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03
抓管理,促基层治理“精细化”
对街道全覆盖实行网格管理。把11个社区划分为45个网格单元,按照“1+9+X”模式,在每个网格单元落实党建指导员、社区工作人员、案件巡查监督员、城管执法人员、片区警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环卫保洁人员、出租房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纪律作风督查员等9大员。依托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一网式”服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排查安全隐患200余个,解决问题1400余件。其中,马街北路社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被《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
对驻区单位实行项目管理。在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下,组织辖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责任书,按月制定计划,明确辖区单位在社区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城市管理等方面职责和任务,并将参与共驻共建情况定期反馈上级主管部门,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共驻共建制度化、长效化。2020年以来,辖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如联合3家派出所开展社区文明养犬活动;联合区法院为辖区儿童开办“未成年人模拟法庭”,为社区企业、居民带来了法律法规宣传、讲座;联合区检察院为暑期儿童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教育;联合西山一中、三育学校、西一幼等学校举办社区文艺汇演等活动20余场次;联合西山区消防大队组织辖区儿童开展 “消防小雏鹰”活动等,有效提升了共驻共建工作水平,增进了街道社区和谐发展。
对社区党员实行精细管理。将社区党员分为在职、普通、流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4大类,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分类施策管理,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依托马街党建微信平台、QQ平台、服务型党组织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行“智能式”的教育,搭建社区党员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服务互助、交流分享新阵地。通过“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把党员的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整合各方力量参与服务群众。坚持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用好用活“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020年至今共计吹哨66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交通局等40余家区级单位应声报到,累计解决了老旧居民区环境卫生、淹积水、农民工讨薪、房屋安全鉴定等民生问题59个。
04
抓载体,促为民服务“品牌化”
按照“一社区一项目一特色”工作思路,对社区服务载体进行项目化管理,打造了西丽园社区五色服务、绘制出德缘和谐服务型社区“同心圆”,探索了马街北路“三维四化”服务模式、勾绘出春雨路“四链四心”等服务模式。
多方参与,格局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整合服务资源,坚持党群共建共享原则,以党建为引领,积极统筹对接区级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整合街道人大、政协、统战、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志愿者协会、司法、武装、民政、文化等部门工作内容,融入社区、小组各项资源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做到区、街道、社区、小组四级联动,扩大了服务内容的覆盖面,延伸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触角,现红色思想引领。
精细推进,服务从“粗放型”向“个性化”转变。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服务,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服务体系。建立“重点”数据库,对辖区困难人群实行特需服务,定期回访、重点关爱,解决特需人群的实际困难。建立“预约”制,为上班族开通特殊通道,延长办公时间,方便上班族下班后办理业务。建立“需求”清单制,通过街道党建联盟单位资源清单的建立,及时回应辖区“两新”党组织的需求,按照“点菜、下单”模式,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全员互动,促管理从“行政”向“志愿”转变。2020年马街街道以马街北路社区为试点,率先引入线上志愿平台,目前“西山区e志愿”已推广成为全区志愿者综合服务平台,连接了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区细胞,注册登记志愿者7000余人,全年共计开展志愿活动300余次,志愿者活跃度90%以上、人均服务时长达25小时以上。通过e豆的激励兑换制度,有效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居民与社会的连接关系,形成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局面。今年以上率下,全面完成前期制定的“计划、清单”。街道领导班子“民生实事计划”办结5件,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为民办实事清单”办结26件,党员干部“为民办事清单”办结289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