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买房人合法权益,“保交楼”当是重中之重,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则指导意见为“保交楼”再添砝码,指导意见中对房企的资金监管账户再次明确了使用范围,以应对逾期交付、项目烂尾等风险。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于1月14日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当中第14条提到: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工资保证金账户内资金依法审慎采取保全、执行措施,支持保障相关部门防范应对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冻结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应当及时通知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同时,第14条还写明:除当事人申请执行因建设该商品房项目而产生的工程建设进度款、材料款、设备款等债权案件外,在商品房项目完成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前,对于监管账户中监管额度内的款项,不得采取扣划措施,不得影响账户内资金依法依规使用。
业内人士对于该条意见解读认为,这是针对买房人的又一道“护身符”,其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有效保障。具体来说,今后遇到开发商因资金链问题导致停工、甚至出现烂尾的风险时,监管资金将确保不会被挪作他用,监管账户内的钱款只能用于该项目的建设,为“保交楼”添砖加瓦。
记者发现,近期关于“保交楼”的提法多次出现,如去年12月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态要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确保社会稳定、国家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国内某大型房企的内部会议也以“保交楼”为主旨,要求各地方公司确保楼盘按期交付。在南京河西,本土房企的一家高端楼盘被买房人质疑停工,不过记者向南京市房管部门求证后获悉,由于监管账户的规范使用,该楼盘并无停工风险,大概率会如期交付。
尽管楼市政策基本面仍趋向收紧,不过回暖迹象仍层出不穷。今年初,房地产并购贷款不再计入金融机构的“三道红线”(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这相当于给房企解了绑;此外,央行和银保监会在年初也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业内人士相信,2022年楼市触“底”转暖应是大概率事件,最快有望在“金三银四”实现“量升价稳”,会年内买家信心的恢复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马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