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菜市场微风市集挤入便利店赛道
便利店赛道再添新玩家。3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主打社区菜市场的微风市集已将便利店作为重点发展业态。新产品名为微风便利店,已有6家门店,计划2021年新开门店10家。在行业专家看来,微风便利店应该首先探索出单店盈利模型,建设商品开发、供应链、物流等整体管理体系,还需健全人才体系,通过管理能力提升商品及服务能力。
计划开店10家
被称为网红菜市场的微风市集开始踏入便利店市场。3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微风市集目前已经在北京大兴、昌平、朝阳等区域开设了6家微风便利店。其中,在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上设立的门店有4家,在社区内设立的门店有2家。
北京商报记者在大兴区的一家微风便利店看到,该门店位于地铁4号线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站一层商业区,离龙湖天街入口较近。微风便利店外观依旧延续了微风市集的设计风格,但门店内采用的风格与传统便利店相仿。从内部来看,该门店面积大约20平方米,标品区域和速食区域有明显的划分,但该店正在做开业前期的准备工作,商品尚未上架。
据微风市集创始人张泽众介绍,微风便利店目前是采用自营的模式,商品结构与传统便利店基本一致,以便利店速食与快消品为主,供应链管理服务是由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统一提供。据了解,微风市集主打社区菜市场和超市业态,微风便利店则是微风市集下的便利店业态。
“目前微风便利店与社区菜市场的运营管理团队是独立分开的。相比于微风市集,微风便利店的风格和传统便利店相似,我们会更多在功能性上下功夫。” 张泽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未来,微风市集旗下的社区超市业态和便利店业态将作为两个核心业态同时发展。2021年微风便利店计划新开门店10家,主要分布在轨道交通和路网交通上。
资料显示,微风市集成立于2018年,汪小菲担任联合创始人。
双业态并行
另类的微风市集给社区商业的形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新潮的设计也一改人们对菜市场杂乱的印象,多元化的业态提升了微风市集的商品丰富度,也一度被坊间称为“最美菜市场”。但其复杂的运营体系也给自身带来了难以规模化复制的难题。不过,在张泽众看来,便利店业态(微风便利店)的拓展能够与主攻社区菜市场和超市业态的微风市集形成互补。
在谈及进入便利店行业的原因时,张泽众表示,便利店是社区商业不可或缺的业态,从客户群体和业态上与菜市场形成互补关系,也是微风市集的核心业务之一。“微风市集一直在做社区菜市场升级,微风市集在菜市场升级过程中会引入新业态:社区食堂、快剪、咖啡、书店、社区客厅、便利店等模块,其中便利店模块采用自营的模式。”张泽众说。
相比于微风市集,微风便利店在拓展上则选择了更快的方式。目前,微风便利店已开出了6家门店。不过,对于初入便利店的微风市集而言,即便此前在零售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便利店与其他零售业态在运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因而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采访中,张泽众坦言:“如何更好地控制门店的运营成本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此外,门店数字化管理正处于摸索阶段。”
在精益零售理论创始人龚胤全看来,微风便利店应该首先探索出单店盈利模型,无论是业态的测试还是商品结构的合理性规划都需要时间考验。作为新入行者也不能走捷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建设商品开发、供应链、物流、IT系统、门店基础运营等整体管理体系。
顺应互联网需求
在行业专家看来,微风便利店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运营成本控制的问题。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微风市集进入便利店赛道,就意味着微风市集将从过去资源整合的模式转变为主体运营的模式,这种转变对微风便利店的供应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依靠第三方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仅仅能够提供一些基本产品来保证门店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要想实现盈利和发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便利店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制造型零售业,这种模式对资金投入、人才体系、管理体系要求较高,经营难度远超大型超市、卖场。没有专业的零售人才难以驾驭制造型零售业的管理要求。去年倒下的全时便利店就是典型案例。”龚胤全说。
事实上,在政策的推动下,各方势力也在不断涌入便利店行业。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社区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场景,成为各路玩家争抢的重点。深入社区开店的超市、高速渗透到社群的社区团购以及不断拓展品类的生鲜电商等都对便利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龚胤全认为,传统便利店无法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与互联网新零售社区拼团比拼IT技术与巨额资本补贴,让货去找人,而只能老老实实抓好便利店的基础运营能力,即彻底贯彻单品管理、假设-验证能力,通过管理能力驱动商品及服务能力提升,让顾客主动到店找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