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开考。不少地方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仅以武汉为例,2019年时,武汉是全国6个考生人数突破10万的考区之一,报考人数为10.4万,而本次,武汉考试人数达到了12.89万。
就在“教资”考试如火如荼进行时,地处西部内陆的城市鄂尔多斯,打出了年薪60万元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做中小学教师的启事。这一消息让与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话题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热度持续走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全国的考生人数达到了590万,比上半年的考生人数增加一倍多,全年考试人数近900万。
不过,到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今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曾经在就业市场上“涨势强劲”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也迎来了调整期,不少机构出现了在岗教师转岗现象。
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年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为何依然保持增长?教师这个职业是不是真的很“吃香”了?教师资格考试热会给我国教师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考生和专家。
“双减”政策会使教师资格考试热降温吗
今年7月,中央出台了“双减”政策。为了真实有效地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整个校外培训行业迎来了大规模的调整。
不少人认为,调整必将会降低教师资格考试的热度。
去年,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具体来看,增长最快的是“民办中小学及教辅机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也在多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上看到,一些著名校外培训机构的摊位前总是排起一条“长龙”。
不过,对校外培训行业稍加了解后,不少大学生的看法变了。
田鑫刚刚毕业于一所985高校,因为“较高的收入”和“较少的限制”,田鑫准备到培训机构就业,“不过真的进入教培机构之后才知道,为了让自己班学生的成绩更高,我备课的时候要拼命追求‘更难’,也就‘卷’着学生们‘提前学’‘超标学’。而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续课,在上课时,我还要时不时在讲台上跳舞或者表演。”田鑫说,“即使没有政策变化,我觉得教培行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因为这种做法本来就违反教育规律,再加上,我也不喜欢这种教学环境和氛围。”
田鑫的感受与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从短期来看,对社会培训机构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就业受到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说,但政策治理的是那些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尊重教育规律、符合资质要求的培训机构仍然在照常运行。并且学生多元化、选择性的学习需求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从长期来看,培训机构仍然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是要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在边界内发挥作用。
虽然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选择了离职或者转岗,但是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的选择影响没有那么大。田鑫是2021届毕业生,“我这届或下一届的学生,放弃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很少。”
“实际上,大学生是否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决定因素还是要看就业的状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为909万人,再加上还有一些往届的未就业毕业生也在求职。竞争之下,多持一个证就意味着多了一条“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章君言就是其中的一员。“没找到工作的时候特别焦虑,想想自己可能也会走教师的道路,所以就报名了。”章君言说,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公立学校,“如果当教师,那我看重的是这个职业的稳定以及教师这份工作拥有的很强的社会价值。”
不过,当教师只是章君言的一个备选项。他希望在自己找工作期间,这样的备选项越多越好。
教师行业的稳定性给正处在择业焦虑期的大学生很大的安定感。不少大学生会加入“教资”考试的大军中。
“除此以外,近些年来国家各个层级相继发布有关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尤其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吸引了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同时,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确实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稳定的职业变得更有吸引力,国家重视、社会地位高、有职业发展空间。”张爽说,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青年选择参加“教资”考试的可能性。
考证的人多了,好老师就会多吗
“教资”考试热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和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这些年国家也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有专家指出,“教资”考试就是“入口关”,就是从入口端选拔、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参加了“教资”考试,是否意味着将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呢?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人数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形成优中选优的基本生态,一定会有助于教师质量的提高。”张爽说。
有专家认为,虽然这几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持续升温,但我国有教师资格证的人依然不足。
“这几年增加的基本在大中城市,县或县以下的乡村,有教师资格证的人还是太少,甚至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储朝晖说,在日本,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与在岗教师的比例为8:1。
专家观点背后的逻辑是:拥有教师资格的人越多,学校就有了更多的挑选的空间,教师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来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呢?
近些年,不少地方中小学抛出了极具吸引力的高薪,吸引名校毕业生前来任教,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局面。
对于这种现象,记者采访过的几位专家持肯定的态度。“教师行业值得最优秀的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职业不应该有学历天花板。”张爽说,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并非大材小用,中小学除了是育人场所,同时也是很多热点难点问题聚集的地方,需要研究破解,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质量的必然路径,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更优秀的青少年。
不过,也有专家担忧会在教师招聘中出现“唯学历论”“唯名校论”。
去年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的鲁伊,到深圳市某公立小学应聘。
其实,鲁伊一直没有当教师的想法,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媒体工作者。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单位,才开始想别的出路。鲁伊的一名同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当时这位同学正在准备应聘深圳这所学校,“我了解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中小学也能给这么高的工资。”鲁伊说。
鲁伊在应聘当过程中发现,能通过学校“简历关”的基本都是这样的配置:985/6所部属师范本科+更好学校的硕士/博士,“只要学历水平高就很好过简历这一关,但学历不行的连考试资格都没有。”鲁伊说。
有一点专家是达成共识的:名校毕业、硕士、博士这些身份都不能直接与“名师”画等号,要想成为名师,还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历练。
储朝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好教师依然要回到“入口端”,这个“入口端”是指这个人是否从内心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真正愿意加入教师队伍,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抱负,“考证的人数多少、拥有什么样的学历等都是外在的因素,只有我们吸引到的人有当教师的志向和抱负,他才有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内驱力,这才是提升教师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苏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