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船只的路线遍及全世界,”该研究带头人、剑桥大学的阿尔莉·麦卡西解释道,“意味着各地都可能成为南极入侵物种的来源。这些外来物种可以彻底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它们会在南极建立起新的栖息地,导致南极本土生物更难找到栖身之所。”
南极海岸线是许多本土物种的家园。它们已经在此处与世隔绝地生活了成百上千万年。
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指出,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确保这些船只不携带任何可能会对南极脆弱的栖息地环境造成破坏的物种。
这支研究团队由英国南极调查所和剑桥大学联合组成。研究人员利用卫星数据和国际船运数据库,分析了前往南极的船只数量和来源。
“最令人惊讶的是,南极竟没有一处集中的出入港口。”相反,这些船只来往于全球,将南极各处原本与世隔绝之地与全世界1500多个港口连接在了一起。
图为一艘南极科考船排水口处的“生物淤积”现象,即海洋生物紧紧贴附在船体上。
紧贴不放
任何能够紧紧贴在船体上、熬过漫长旅途的海洋物种都可能造成物种入侵威胁。贻贝、藤壶、蟹类和藻类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它们可以通过一种名叫“生物淤积”的过程,牢牢贴住船体不放。
例如,贻贝可以在极地水域中生存并迅速蔓延,对当地海床上的海洋生命造成威胁。其滤水功能还会改变海洋食物链、以及周边水域的化学组成。
“这是全世界没有海洋入侵生物的最后一片净土”麦卡西解释道,“因此我们还有机会保护它。”
剑桥大学教授戴维·奥尔德里奇解释道:“南极本土物种在过去1500至3000万年间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因此入侵物种是南极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此外,英国南极调查所的劳埃德·派克教授补充道:“南极物种灭绝的概率比其它地区高得多。”
游客潮
旅游业在南极地区处于管控之下。旅游船只必须遵守生物安全协议。但此次研究揭露,在所有造访南极的船只中,旅游业占到了67%(其次为科研船只,约占21%;再然后是渔船,约占7%)。
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指出,在2019/2020旅游季,有超过7万名游客造访南极。虽然该行业后来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自从上世纪50年代、几百名游客首次从智利和阿根廷登陆南极设得兰群岛以来,南极游客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
研究人员指出,游客人数的增加产生了其它后果。
麦卡西指出:“这些船只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对环境造成各种人为影响,比如无意中造成的污物排放、污染、与野生动物相撞、以及噪音干扰等等。”
派克教授表示,南极旅游业“有利有弊”。“旅游业在造访南极的船只中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可能将非本土物种带到南极洲。但旅游组织者们对当地环境又很感兴趣,会采取许多保护措施。”
英国南极调查所利用嗅探犬寻找科考船上的老鼠。
目前,致力于保护南极的生物安全措施(如清理船体等)主要聚焦在少数几个知名的南极港口上。但既然此次研究指出,全球多个港口都与南极建立了往来关系,英国南极调查所呼吁采取“更严格的生物安全举措”和环保措施、保护南极海域,比如用摄像头检查船体、提高清理频率等等。
派克教授指出,“随着海洋温度受气候变化影响持续升高”,这点将变得尤为重要。他补充道:“放手不管,必有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