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学家们首次量化了世界各地沿海地区的水下光照水平。一个来自英国、挪威和以色列的研究小组发布了第一份全球海中人工光的图集。人工光产生的这些非常低的光照水平对生物有机体至关重要,但是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多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研究小组根据两个卫星数据集建立了一个模型:一个是夜间光污染,一个是海洋颜色,它揭示了水的光学特性。该模型预测水面以上的夜间光污染将如何穿透并被水下吸收。结果显示了海洋物种可能暴露在足以引起生物反应的光线深度。
这项研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指南,说明他们在未来研究人工光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特别是,这项研究突出了生态系统特别受到人工光照压力的区域,这可能导致快速的进化变化和适应。
科学家们发现,190万平方公里(73.5万平方英里)的海洋在1米(3英尺)深的地方经历了生物意义上的人工光污染。光能穿透的深度不仅取决于水面上的光强度,而且还取决于水的光学特性,这些特性随季节变化。例如,在水非常清澈的地区,包括马来西亚附近的南海部分地区,夜间的光线可以达到40多米的深度。
一些最广泛的海洋光污染发生在海上油气平台、风电场和岛屿开发使水线上下的夜晚变得明亮的地区。人工光在光谱特性、强度和时间上与自然光有很大不同。人工灯在黄昏时突然打开,并在整个晚上燃烧,每个晚上都是如此,而自然界的夜光,如月光,在每天、每月和季节性的时间尺度上都会减弱和消失。
此外,城市规划者努力过渡到更节能的发光二极管(LED)照明,也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他说。曾经在钠蒸气灯下发出橙色光芒的城市,现在发出更刺眼的蓝色光芒和更广泛的光谱,可能会影响海洋物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