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所在的考古队在中国东部一个名为田螺山的考古遗址发现了232块鹅骨,这是一个7000年前至5500年前的石器时代村庄。Eda说,那里的居民“基本上是狩猎采集者”,但也种植水稻。
研究人员表示,有多种证据表明,其中一些鹅被驯化了。
其中4块骨头属于不到16周大的幼鹅——最小的可能不到8周大。Eda说,这意味着它们一定是在田螺山孵化的,因为它们太小了,不可能从其他地方飞过来。他说,如今该地区没有野鹅繁殖,7000年前也不太可能有野鹅繁殖。
一些成年鹅似乎也是在当地培育的,这是基于它们骨骼化学组成(反映了鹅饮用的水)得出的结论。这些本地繁殖的鹅大小大致相同,表明它们是圈养繁殖的。研究人员对这些骨头进行了碳年代测定,发现当地圈养的鹅大约生活在7000年前。
Eda说,综合来看,这些发现表明这些鹅处于驯化的早期阶段。
“这是我们理解家禽驯化历史的一项重要研究。”法国图卢兹人类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中心的Ophélie Lebrasseur说。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对骨骼进行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英国卡迪夫大学的Julia Best说,相比简单地测定周围沉积物的年代,这种方法进行的年代测定可靠得多。
Eda说,如果鹅在7000年前被驯化,那么它们将成为第一种被驯化的鸟类。另一种候选动物是鸡,但其最初的驯化发生在何时何地一直存有争议。
鸡很可能是由生活在亚洲南部的一种名为红原鸡的野生鸟类驯化而来的。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根据骨头上的DNA,鸡早在1万年前就在中国北方被驯化了。然而,Best却认为,关于家养鸡的确凿证据出现在5000年前左右。
Lebrasseur说,这意味着鹅早在鸡之前就被驯化了。“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我认为这是真的。”她说,但与狗和牛等哺乳动物相比,鸟类的驯化还有待研究,因此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这个故事很可能会改变。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11706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