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从结构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具体看,畜肉类价格环比上涨5.2%,其中猪肉价格在年末需求推动下环比上涨12.2%,从10月中反弹开始累计涨幅已达到了40%。不过,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前期价格下行、天气转冷和冬季腌腊灌肠形成的需求侧推动,供给端仍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后期猪肉价格难以持续上行。天气因素导致其他食品也出现温和上涨,鲜菜环比上涨6.8%,较上月回落9.8个百分点,鲜果环比上涨4.3%,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上涨2.5%,涨势趋缓,主因上游涨幅下降和疫情反复。受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影响,能源相关价格涨幅回落,其中交通燃料环比上涨3%,居住水电燃料环比上涨0.2%。其他大类中,衣着季节性环比上涨0.3%,生活用品环比下降0.4%,医疗保健环比持平,地产降温背景下房租环比下降0.2%,疫情导致旅游环比大降3.5%。
去除食品能源后,核心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2%,较上月小幅放缓,疫情反复对总需求的影响依然保持。
PPI方面,11月同比上涨12.9%,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0%,较上月的2.5%大幅回落,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其中,生产资料环比下降0.1%,去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以及保供稳价、增产扩能力度加大,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拐点在意料之中。
生活资料环比上涨0.4%,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为2019年10月以来的最快涨幅,反映价格正逐步向中下游传导。
二、明年通胀主线:CPI小幅上升,PPI持续下行
如果说2021年的通胀主线是CPI下行,PPI上行,两者剪刀差不断扩大,那么明年则会出现CPI回升,PPI下行的相反局面。
为什么PPI与CPI经常出现走势背离,一升一降?除了传统的两者成分不同、主要影响因素(猪肉和能源)的周期不同、传导时滞等原因外,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也加剧了CPI与PPI之间的背离关系。
具体看,我国的PPI是全球定价为主,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受损,显著推升了PPI中起主导作用的能矿价格,面对国外“供给弱、需求强”的情况,价格自然会上涨。另一方面,CPI则是国内定价为主,疫情对国内的供给冲击小于需求冲击,面对的是国内“供给强、需求弱”的情况,因此自然会走低。
2022年随着全球过渡到后疫情阶段,国外“供给弱、需求强”的情况正在向供需平衡转变,再加上2021年形成的较高基数,将可能形成PPI回落局面。而同时,国内“供给强、需求弱”的格局也有望改变,加上今年的低基数,明年CPI温和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1. 预计明年CPI同比增长2.4%左右
一是猪肉价格2022年整体处在产能释放周期,但价格处在低位运行的同时,降幅也显著收敛,不会出现2021年大幅拉低CPI的现象。从供给层面看,2021年二季度、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500万头上下的历史高位,按照10-11个月的生猪出栏周期推导,2022年前7个月生猪出栏将保持高位。随着今年三、四季度生猪行业出现亏损,预计2022年8月后猪肉供给过量压力将有所回落。此外,进口猪肉量下降、价格下降带来的需求恢复等因素,也将缓和猪肉价格下行压力。综上,2022年猪肉价格大概率经历先低位企稳,后小幅回升的走势。
二是在全球通胀的压力下,上游价格对CPI形成一定传导压力。尽管CPI与PPI价格经常背离,但若只考虑CPI中制造业产品和能源相关产品的价格,PPI的传导因素则相对明显。如家庭用品、通信工具、交通燃料和水电燃料等,与PPI走势基本吻合。预计2022年上半年,上游价格仍将对此部分产品价格形成助推作用。
三是疫情对整体需求的抑制作用减弱。在国内严格疫情防控的政策下,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供给恢复较快,并承担起“全球生产者”的重任。但另一方面,严格的防疫政策对国内需求形成了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传统服务业形成冲击。从更能衡量社会总需求的核心CPI来看,疫情前我国核心CPI长期在1%以上,但2020年一度下降至负增长。随着疫情恢复,2021年10月核心CPI已恢复到1.3%,预计2022年核心CPI有望回升至1.5~2.0%的历史正常区间。
四是2021年翘尾因素的影响。由于2021年四季度CPI同比增速处在全年最高位,将形成2022年较高的翘尾因素,据测算平均翘尾因素为1.08个百分点,比2021年升高1.17个百分点,成为2022年通胀抬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2. 预计2022年PPI将明显回落,全年前高后低
一是来自海外的通胀压力减弱。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海外供应链将延续修复态势,叠加运输效率的提升,港口拥堵、船期紊乱的局面将有所改善,预计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给有望改观。此外,面临高通胀压力,各国宽松政策或将逐步退出,需求端将随之回归常态。供需缺口收敛下,预计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明显减弱。
二是国内通胀压力在政策保供稳价的支持下回归理性。今年以来,国常会连续多次点名大宗商品,提出要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随着保供稳价措施的持续发力,煤炭价格已显著回落。随着冬季用电高峰结束,预计2022年3月份后能源价格将逐步回归理性。同时,电力紧张也伴随着今年新能源发电产能的扩张,2022年装机量继续增长,水电发电量也有望从今年的反常状态中恢复,煤电压力将继续减小,能源供需有望改善。在政策积极调整和能源供需趋向均衡的大背景下,国内定价产品供给在中长期不会形成约束,预计2022年价格大概率回落正常区间。
同时,在2021年PPI形成了高基数的情况下,2022年PPI增速将显著下降,我们的季度预测模型也显示今年四季度将是高点,而明年一至三季度将开始下行。预计PPI将由年初两位数增长,回落到年末的0%附近,不排除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情况,全年均值在4.6%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