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婚礼新主张:有个性、性价比高才更有面子
秋天是婚礼的高峰期,婚庆行业一向有着“金九银十”的说法。国庆节期间,90后北京女生林琳一共参加了3场婚礼,婚礼“主角”分别是前同事、大学师妹和童年伙伴。“三场婚礼分别在草坪、民宿和艺术中心举办,草坪那场居然还安排了抓娃娃机,就像是一场游园会,很有参与感。”林琳说。
随着90后、95后日渐成为婚嫁的“主力军”,备婚的各个环节,日益彰显出年轻人的个性、喜好乃至审美趣味。根据《2021中国结婚消费新常态用户行为洞察报告》,90后、95后反对流程繁琐、形式主义的婚礼,对婚闹等结婚陋习也坚决说“不”,他们更注重享受结婚过程中的幸福体验,消费倾向正在趋于理性和“有度”,63%的90后、95后注重消费性价比。
对于业内创业者来说,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也正在铺开婚嫁行业新的市场想象。
“百万大场”少了,个性化婚礼多了
“我们从2014年开始做婚礼摄影,那时婚礼还都注重排场,遇到‘百万大场’是常有的事,现在就不多见了。90后、95后年轻人办婚礼,更讲求实际、个性,不少人会选择老洋房、咖啡馆这样的小型场地。”在广州创办留时电影工作室的卢轶文说。
林琳参加过一场在西餐厅举办的婚礼,“餐厅面积不大,可附近有一片湖,坐在室内就能看到芦苇在风中摇动,室内又全部用金色、桔色装饰,非常有秋天的感觉。后来这两种颜色也用在了我自己的婚礼上,氛围很温馨”。
“自己做主”是林琳为婚礼定下的基调,“场地早早就定下了公司附近大厦的阳光厅,现场有一道长长的阶梯,既有仪式感、方便拍照,还能省下搭台的费用,我已经留意很久了,家人也很喜欢。至于婚礼其他环节,能DIY的我都自己动手了,司仪也是请朋友客串的”。
90后杭州女生阿宝用“田忌赛马”来形容自己的备婚策略:“钱要花在刀刃上,婚礼只要在细节上有特色,就是成功的,最关键是要‘小钱大用,大钱慎用’。”
具体来说,在婚庆公司、婚礼场地等大额支出上,阿宝态度较为谨慎,“我先在一家综合评价尚可的婚庆公司选了中低档价位项目,又在朋友推荐下定了风景区的小型场地,一共花了不到5万元”。
请柬、桌卡、新房装饰、背景板这些成本较低却相对容易出彩的物品,才是阿宝的备婚“重头戏”。“背景板、迎宾牌、人形立牌、喜糖盒都是我自己设计图案后在网店定制的,婚礼当天,亲友远远一望,就知道是我的婚礼,部分婚品典礼之后还可以装饰屋子,将婚礼的回忆保留下来。”阿宝说。
林琳婚礼上的不少小配件,也购于电商平台。“从头花到戒指,从喜糖到气球,只要肯花时间挑选,网上基本都能买到。”林琳说。
盐城创业者冯艳娟自2008年开始涉足婚庆行业,创办的苏曼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如今旗下开有多家线上店铺,销售桌卡、拉花、签到簿、指示牌等婚品。
“来购物的新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冲着低价来的,走量;另一类办的是10桌以内的小型婚礼,一般在我们店里只会购买几种产品,然后再去其他店里看,一点点凑齐婚品,他们追求的是精致、个性。”冯艳娟说。
备婚服务平台“琰琰婚礼日记”创始人琰琰在北京记录了数百场真实的婚礼故事,她也关注到年轻人对婚礼的态度变化,“过去办婚礼都是‘踮着脚尖往上看’,追求的是‘显好显贵有面子’,婚礼比较同质化。现在的新人一是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礼,并且愿意花时间去筹备,二是在预算安排上都趋于理性,更看重婚礼当天自己的内心感受”。
行业细分,酝酿着新的创业机遇
对于不少准新娘来说,选一件符合心意的婚纱,是备婚期间的重要任务。
林琳还记得那件在网上购买的婚纱,“从快递盒里拿出来时,一路掉着金粉,我差点以为是下雪了。婚纱穿上身,效果也比预想中差,甚至有点滑稽”。退掉婚纱后,林琳到婚纱工作室去定制了一件。
“据我观察,婚纱市场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年轻人对婚纱个性化和设计感的追求明显提升了。从前提起婚纱,人们会想到大蓬裙、长拖尾、亮水钻,对‘隆重’‘仪式感’的理解还比较单一。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挑选适合自己、能体现自身审美品位的婚纱款式。”余爱婚纱设计品牌创始人余爱说。
余爱在北京、上海各有一间工作室,她的创业历程,也与年轻人的个性化选择有关。
“我原是一名化妆师,在婚礼跟妆过程中,发现市面上的婚纱配饰大多是长头纱与皇冠,品类较为单一,便开始尝试手工制作发带等配饰。起初完全是凭着感觉在做,可年轻人的反馈却很不错,口碑也就一点点积攒起来,后来有机会去巴黎进修,确立了作品风格,才开始从事婚纱设计。现在年轻人审美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确给了手艺人更多的空间,也让婚庆行业走向细分,新人们在每个环节都会精挑细选、组合搭配,这其中又会有无数的创业机遇。”余爱说。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8个月全国范围内婚庆相关企业共新增注册量15.3万余家,同比增长38%。其中六七月注册量增长较快,分别达2.55万家和2.46万家,同比增长66%与80%。
卢轶文的工作室平均每年要接触200场婚礼,“从9月中旬到春节前一两周,都是婚礼旺季,工作室22个人可以分为不同项目组,一天最多能承接4场婚礼摄影,上个周六,我们就在杭州、惠州、深圳、广州各拍了一场”。
婚前视频、即日快剪、婚礼电影,是卢轶文工作室为新人提供的摄影服务项目。在卢轶文看来,新人对即时性、氛围感的重视,对婚礼摄影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即日快剪为例,每一场婚礼仪式开始之前,剪辑师要把上午拍到的视频素材快速剪成一个3分钟之内的短片,在婚礼仪式上播放给来宾观看,时间很紧,还必须要出彩,压力自然是有的。婚礼当晚,剪辑师还要在短片里加上仪式视频,第二天发给新人。”卢轶文说。
与全程单机位拍摄的婚礼纪录片相比,4-8分钟的婚礼电影在设备、机位数、镜头设计、采音、调色、剪辑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细化。
据卢轶文介绍,除了老客户推荐,留时电影的获客渠道主要有两种:社交平台和婚庆公司。“某种程度上来说,婚庆公司是我们的‘上游’,会比我们更早接触到客人,但若是一味依赖‘上游’,也走不长远。”卢轶文说。
琰琰在婚礼垂直领域已有8年创业经历,近来她在做的,是以直播形式为备婚新人推荐合适的婚礼策划师、摄影师和婚纱设计师等,“我们曾作过调研,很多婚礼从业者会将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接单上,如果我们能做新人和从业者的中间人,既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在价格上也能减少中间环节”。
在“琰琰婚礼日记”最新一场直播中,共有几百位新娘选定了婚纱摄影工作室。“直播之前,我们团队会对各个细分领域的从业者进行筛选,比如在口碑上,除了要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调查,我们还会特别关注他们的服务意识,毕竟,婚礼不是艺术品,对新人的尊重和包容才是第一位的。”琰琰说。
“欢喜生意”,“内功”很关键
卢轶文还记得自己拍摄的第一场婚礼,“新郎是我的同学,仪式刚进行到一半,新郎就哭了,我在摄影机后面也跟着哭了,或许这就是婚礼的某种魔力吧。即便发展到了现在,每个月已经要负担一万多元的房租和20余万元的人力成本了,但一想到第二天要去拍婚礼,内心还是有一种激情”。
在指点新人走位、面对镜头的状态时,卢轶文也会特别留意新人的情感流露是否自然。“我们就像纪录片导演,要引导新人在光影氛围中走入自己的故事,投入真实的情感,我们再在这个过程中去抓拍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平时人们不放在心上的细节,比如新娘与父母拥抱的画面,在镜头面前往往很动人。”卢轶文说。
在琰琰看来,婚庆行业做的是“欢喜生意”,能否与新人共情,也是考验从业者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过去行业内部比的都是谁家场地大、谁家婚礼场面好看,现在大家看重的是谁家更懂人性、更懂爱,其实就是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上了,比拼的是‘内功’”。
林琳认为,归根结底,婚礼虽是一场历经数月筹备、流程可以精确到分秒的活动,“点睛”之笔却依然会落在情感上。合影环节是林琳对自己婚礼印象最深的部分,“我和爱人是高中同学,婚礼当天老师和同学也来了不少,当我们举着高中合照围着班主任站好,岁月就像在那个瞬间从阶梯上流淌了下来”。(文中林琳、阿宝、余爱、琰琰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