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不要,其它的,都给我包起来!”
女主角站在奢侈品店中央,一边指店里放着的奢侈品,一边对旁边的店员说。
这颇具玛丽苏的剧情出自一部很老的香港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女主角从小被遗弃在百货公司内,命运使然,长大后的她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成为了超级“购物狂”。她的家里充斥着各种和她的收入完全不匹配的奢侈品,导致她负债累累,最后连工作都丢掉了。
这部电影的评分其实并不算高,但开头提到的这个片段至今都让笔者印象深刻。毕竟这样的购物方式,我一直以为只能存在于影视作品中。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如今的消费者们在直播里疯狂购物,是不是和电影中的女主角的行为如出一辙?所以今天,笔者想和大家聊聊购物是否需要下单冷静期。
2011年,商务部起草了《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鼓励平台经营者设立冷静期制度,允许消费者在冷静期无理由取消订单。对此建议延伸最多且最广的就是目前存在的消费者“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方式。但如果超过七天,也没有任何质量问题,你想反悔,可能有些困难。那么对于家电产品的购买,在下单前的一段时间里,是否也需要“冷静期”呢?
价格能否成为衡量购物的关键?
其实,家电与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快消品不一样,是存在一定使用年限的。对于大家电来说,由于价格和房屋面积等限制条件,在购物前期已经有大量的参考比价,所以除了质量问题,一般不会“启用”预置下单冷静期。
但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一些小家电产品,你是不是也被疯狂种草,看着价格不贵后立即下单,然后家中角落吃灰,最后在二手市场上“躺着”。
二手市场里的转卖信息
对于大城市中已经有自己住房的人群来说,部分小家电的堆积可能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和笔者一样租房,眼看着房间里日益变得拥挤,会不会也变成了买前想象,买后吐槽呢。
总的来说,小家电剁手党都有一个显著特征,总以为自己get到了精美vlog的同款电器,就一定能获得健康、精致、有品位的同款生活。可惜这些精美电器的使用场景,却仅存在深深的幻想里。
所以对于一些价格并不太高的产品,建议放进购物车后,三思而剁手。
一般来说,喜欢的产品发布时,一直等降价、等测评、等升级,决定不第一时间入手的一群人,被称作“等等党”。和薅羊毛群体热衷于找一分钱秒杀的好物一样,等等党们会频繁出没在知乎、豆瓣等网站。任何满减折扣券,都能在他们出众的数学能力下,第一时间轻松get到。而当一定时间之后,这些产品真的发生了对用户来说的积极变化时,人们就会说:“这就是等等党的胜利!”
有人坚信“每年都会是等等党大获全胜的一年”,但同样有句“至理名言”被大家津津乐道,那就是“早买早享受”。在商品降价后或者在犹豫不决是否下单时,很多人会用这句话来“宽慰”自己。比如买了洗碗机,有人后悔没早点买。
有调查显示,作为“等等党”,在允许自己等待的原因中,是否为刚需几乎被排在第一位。
非刚需或许是“等等党”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所在,但他们对更好产品的追求、更强性价比的较真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某些技术创新类似,也能算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吧。
做好预算 让种草的宝贝在购物车多待一会
一台洗衣机,几百块的能买,几千上万的也有。简单粗暴点说就是只要有钱,是不愁花不掉的。所以,科学剁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预算!
不同品牌之间,功能使用的差异等,都会对电器选购的预算造成一些影响。但不管诱惑有多大,适合自己的价位区间的永远比勉强重要!
另外,对于想要剁手的商品,可以选择不要马上付款。不如先让它在购物车里安静的躺一会儿,之后再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么?家里有类似的代替物么?买来我真的会用么?如此反复询问自己三四次,如果真的还有购买的念头,那就大胆放肆地购买吧,可能它就是你提升生活品质的真正心水好物。
总的来说,比起永无止境的买买买,只选择自己喜欢且真正需要的,更能体会生活简单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