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暖阳下白雪渐渐消散。长征车站站台上,24岁的刘乐坐上7515/16次“慢火车”踏上返程,开启新一年的奋斗,背包里是母亲做的馍馍,而带她驶向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仍是那趟熟悉的绿皮“慢火车”。(新华每日电讯 2月11日)
“慢火车”跨过漫长岁月一路驶来,生生不息。这一路上,它见证了伟大祖国由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人民由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幸福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而它却是一如既往地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悠悠慢慢,走走停停,把更好服务大山深处的百姓当作自己的使命。
变化的时代,不变的”慢火车”情怀,是百姓对”慢火车”最美的赞誉。一直以来,”慢火车”以票价低廉,停靠站点多等优势,深得百姓喜爱,它是很多百姓上学、探亲、赶集、求医、外出务工等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慢火车”的开行不仅为山区百姓的日常出行带来了福利,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因此这些地方的百姓对”慢火车”也有着特殊的情怀。正如刘乐一样,十几岁第一次离乡,24岁踏上返程,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到她“等我闯出一片天,要带着父母坐火车去看看远方”的梦想实现,都离不开7515/16次“慢火车”带着她驶向一个个目的地。他们对”慢火车”的独特情怀,是惬意,是幸福,是对”慢火车”浓烈的归属感,是对”慢火车”为民服务效果的肯定。
奋进的时代,与民共进的”慢火车”跑上了民生的快车道。从“脱贫攻坚”走进“乡村振兴”,”慢火车”始终在与百姓谋幸福的道路上行进着,它不仅在票价上让利百姓,实实在在减少山区百姓的出行成本,同时让山区百姓的“山货”、“土货”有了更高的流通,铁路部门更是把一些”慢火车”变成山区百姓买卖的集市,在列车就可以卖货,百姓的收入有了提高。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慢火车”不仅让乡村文化,美食,特产,更方便地走出去,更是积极“引进来”,让更多旅客便捷走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山区百姓生产就业,提高山区百姓生活水平,让山区百姓的幸福生活有了加速度。
“慢火车”承载山区梦想,在其滚滚车轮行进之下,山区百姓的幸福生活,日新月异,车窗外不再是简陋的低矮民房而是新式民居正在拔地而起。虽然它以慢速度行进却是孜孜不倦跑出了山区百姓的快幸福。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