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两位嘉兴援疆教师的援疆历程

2022-02-27 13:30:20 中国日报网
A+ A-

陆伟军和沈晓惠作为来自浙江嘉兴的援疆教师,怀揣着“为祖国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浙江争光,为人生添彩”的情怀,去年9月初来到沙雅后,一心赴到党的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获得了沙雅县教育部门的赞扬。

援疆路上添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道尽古人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如今,在浙江嘉兴市32人的援疆教师团里,陆伟军和沈晓惠这两位来自嘉兴市第三中学的援疆教师显然会有别样的感受。

去年,他们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两位同事相聚相伴开启援疆之旅。在沙雅县第二中学,陆伟军担任学校援疆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任教高二(12)班,同时担任援疆教师团宣传报道负责人、沙雅县青蓝工作室主持人;沈晓惠任教高一(5)(8)班,同时担任高中第二网格长、高中信息员。

从同事、朋友、战友再到援友,援疆路上不孤单,阳关之西有故人。

在援疆的历程中,两人不但增进了友谊,还与其他援疆教师和援疆干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陆伟军说:“我们与其他援疆教师共同打造援疆工作室,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共同培养学生,生活上我们也彼此照顾,相互帮助,和一家人一样。”

沈晓惠:“我和爱好相同的援疆干部和援疆教师一起徒步、做公益,心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深。”

随着友谊的加深,回到嘉兴以后,两位老师和其他援疆干部、援疆教师相互走动、看望、问候,关系非常好。

教育方得久久功

智力援疆、文化润疆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援疆教师是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的参与者、实践者与奋斗者。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陆伟军老师发现当地的学生英语词汇量不足,在语法的掌握、情境的理解等方面相对较为欠缺,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便有意识地加强词汇积累与语法教学指导。平日里,陆老师也常早几分钟进班,走进学生身边,鼓励学生用英语与自己交流,加强其英语表达能力。陆老师说,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日常的点滴积累,急不得也放不得。2021学年,新疆全面使用2019年统编版语文教材。沈晓惠老师加强与后方教研组、备课组的联系,探讨教法的运用,思考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备课环节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作尝试,注意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有步骤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针对本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加强语言基础能力的培育。沈老师知道,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的大工程。

陆伟军老师任教的高二(12)班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班,沈晓惠老师任教的高一(5)、(8)班少数民族学生均超50%。加强与当地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交心是两位老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家访活动。国庆假日第一天,沈晓惠老师就走进学生热提帕·热克甫家,面对面与学生、家长介绍东部地区的教育与生活,分享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深切勉励学生树立目标意识,早走一步,走好三年的高中学习之路。去年11月下旬,两位援疆教师又在本地教师带领下驱车百余公里走访结对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努力读书,不懈奋斗,争取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平日里,他们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与“三联两进一交友”结对学生常态化开展交流交心活动,关心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他们知道,与学生的交流不是一时一刻的事,只有常态化的走进学生的交流交心才会有真正的交融。

2月25日,两位老师又利用休息日,开始了家访活动。

培育教师留队伍

“援疆,并不止步于‘输血’,更多的是转向‘造血’,要积极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通过师徒结对机制,两位援疆教师分别与沙雅县第二中学、沙雅县第一中学两位青年教师结对。沈晓惠与校内结对徒弟积极开展听课、评课、磨课活动,帮助其正确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教学内涵,精细设计教学过程。在沙雅县高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其教学徒弟获得一等奖好成绩。在援疆教师展示课活动中,陆伟军老师执教《The United Kingdom》阅读课,为学生了解英国历史及欧美文化推开了一扇大门;沈晓惠老师执教《荷塘月色——品“独处之妙”赏“荷塘之美”》带着学生感受一个心里颇不宁静的人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享受。两节课均面向沙雅县全体高中教师开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作为青蓝工作室主持人,陆伟军老师积极挖掘后方优质资源,主动对接嘉兴教育学院,衔接嘉沙两地两单位,成功组织开展了云端课题专项培训活动,邀请嘉兴教育学院教育科研员王羽左老师为沙雅教师作专题辅导讲座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材料,为沙雅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县教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正如,嘉兴教育学院孙国虎副院长强调的,后期嘉沙两地要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持续广泛开展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教科研培训,而我们也在此方面持续用力,将后方的优质、精品资源持续引入沙雅,让更多的本地教师受益、成长,增强受援地的内生动力。

新学期,新征程。陆伟军说:“我们加紧了培养新教师的工作,编写了新的培养方案,开通了‘一对多’培养体系,扩大授徒范围,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新疆的教育体系,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印象沙雅有印迹,大漠边疆有大爱。

他们是浙江援疆人,是红船旁的教育人,也是沙雁洲边上的教育者,更是南疆大地上的一株胡杨。他们坚定着尽心援疆、倾情援疆的决心,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里秉持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学习发扬胡杨精神,牢记各级领导的嘱托,无私奉献、担当作为,誓将在新疆沙雅展现“红船教育铁军”的风采。

(廖超 辛万平)(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bH_0757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