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的第5天。根据武汉援沪医疗队统一部署,继深入社区为居民核酸采样之后,昨天下午开始,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的医务人员已经正式进入位于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方舱并开展工作。
上海方舱里的第一个夜班——
“听说我们是武汉来的,大家都很热情”
“希望记忆中繁华热闹的大上海,能够尽快回来!”4月6日晚上9点左右,援沪医疗队成员蒋瑾从位于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下班,返回住处的路上,透过车窗望着远处犹如镶嵌在黑幕里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内心感慨万分。
24岁的蒋瑾是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名护士,这个来自甘肃的女孩在2020年曾参加过武汉的抗疫战斗,其后又多次在隔离酒店执行护理任务,今年3月11日生日当天,她就是在隔离酒店中度过的。此次听说需要组建医疗队支援上海,她立刻报名并入选,并成为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第一批进入方舱的两名医护之一。
4月6日下午2点,蒋瑾和队友张海怡一起进入方舱熟悉环境、工作流程、床位分布、病人情况等,之后开始巡视病区。
“听说我们是武汉来的,大家都很热情。”巡视过程中,时常有患者主动与医护聊天,一位叔叔与蒋瑾聊起了家常,给她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从河南来上海打工的经历,蒋瑾认真倾听着,鼓励他保持乐观,早点康复出院。交谈中得知叔叔睡眠不好,蒋瑾将情况记录下来反馈给医疗队。
患者情绪焦虑睡不着——
医生耐心安抚助他进入梦乡
4月6日晚蒋瑾下夜班后,接替她的是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援沪医疗队队长陈勇。这也是他进入方舱病区的第一晚。
面对新环境、新患者、新同事,以及情况各不相同的患者——既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有年幼的孩子,陈勇说:“这需要我保持百分之一百的耐心和细心,关心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困难。”
当晚,一名40多岁的男患者感觉有些胸闷,且情绪显得有些焦虑,被单独安置在监护室治疗。交班时,上一班医护特别向陈勇提示,多关注这名患者的情况。
陈勇仔细查看这名患者生理监测指标,发现数据都处于正常区间,遂开始与之交谈。在对方否认自己有心脏、肺部等病史后,陈勇问道:“您的睡眠情况是不是不太好!”对方点点头:“想睡,但是睡不着!”
“您氧气饱和度等指标很正常,不要担心。”陈勇耐心与患者交谈安抚,对方情绪逐渐慢慢舒缓下来后,建议他起身沿着走道走几圈,稍微运动一下,放松精神。
听从陈勇建议,在陈勇的注视下,患者起身围绕着病区缓慢踱了几圈,微微出了些汗,回到床上后,不久就安稳地进入梦乡。
上海社区志愿者热情邀约——
“疫情过后,有机会再来上海找我们玩”
“疫情过后,有机会再来上海找我们玩。”虽然只短暂在一起工作了几个小时,两天来,上海市瑞冬小区社区工作人员,不时给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援沪医疗队员发来微信信息,盛情邀请他们待疫情结束之后,一定再来上海做客。
从4月4日凌晨6点至下午3点,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繁重工作,由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与其它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武汉援沪医疗队,完成了上海市长宁区瑞冬小区的核酸采样任务。分开前,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瑞冬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对医疗队员的辛勤付出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再三邀请等疫情结束了,有机会一定要再见一见。
据悉,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援沪医疗队由18名医护人员组成,执行援助上海方舱医院的重任,其中3名医生、15名护士。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