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福州4月21日电 记者从21日下午召开的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期间福建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4.5%,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82家,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比增4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据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介绍,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省工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先后牵头起草并推动出台了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条措施、推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
产业园区建设特色明显。福建省已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其中,厦门生物医药港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产业集聚区;福州江阴工业园高端抗菌素、抗病毒原料药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三明“明溪药谷”含氟医药及中间体、紫杉醇提取加工等产业特色明显;宁德“闽东药城”是全国重要的太子参生产基地;长汀医疗器械产业园从无到有,发展潜力较大。
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近年来,福建省医药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部分产品市场竞争力凸显。厦门万泰沧海上市了全球第三支、国内首支二价宫颈癌疫苗;大博医疗骨科创伤类及神经外科植入耗材市场份额居国产品牌首位;艾德生物在国内肿瘤精准治疗细分市场占有率超过70%,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力品药业盐酸可乐定缓释片通过FDA认证进入美国市场;金达威、福抗药业、丽珠福兴、南方制药等特色高端原料药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福建省涌现出一批重点园区、优秀团队和领军企业,新冠应急医疗物资产业发展较快。福建省部分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应急医疗物资产业。全省近30家企业130多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品种获国外注册认证,出口量占全国1/3左右。去年宝太生物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出口量约占全国13%,目前,奥德生物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已获国内注册,宝太生物、泰普生物2家获批可紧急使用,全省口罩、防护服、隔离面罩、负压救护车、新冠病毒检测设备、抗疫专用车等产能充足。
为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福建省工信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牵头抓好政策落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设立政府财政资金参与的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和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跟踪推进政策落实,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牵头建立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组、技术攻关组、审批服务组、市场应用组、财政金融组等推进小组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优势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不断壮大企业规模,促进品种、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福州、厦门、漳州、三明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大力引进一批CRO/CMO/CDMO等产业研发生产服务平台及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积极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来福建省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福建省。
四是大力发展应急医疗物资产业。利用当前疫情防控应急医疗物资产业发展重要机遇期,针对性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着力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丰富一批产品供给,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医疗物资保供能力,迅速壮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