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翠叠鎏金。走进河南省西峡县城,漫步鹳河生态文化园,碧绿的灌河水缓缓流淌,清风暖阳,让人流连忘返。“鹳河生态文化园是我们的‘城市会客厅’,在这里可以看到寺山、彩虹桥、鹳鸟等西峡特有风景,也展现了西峡山城、水城、绿城的新形象。”西峡县住建局局长谢身正介绍说。生态园建设把过去的河滩、荒滩改造为生态湿地,让其成为成为贯通山城南北的绿色长廊、市民休憩的生活走廊、宣传生态理念的文化展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鹳河生态文化园风景美如画 靳义学 摄
与鹳河生态文化园的设计初衷一样,西峡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始终扛稳水源地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总体思路,一手抓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一手抓市容环境的规范整治,对中心城区地面、立面、空间,实施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高标准的整治提升,努力让县城达到“净、绿、亮、美、通、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西峡县城管局的城市油烟监控大数据中心里,数十个监控点位信息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监控设备在线率、排放油烟超标率等关键信息一览无余。为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守护市民“蓝天幸福感”,长期以来,西峡县紧盯餐饮油烟治理,实施“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工作模式,“线上线下”双发力,做到线上闭环管理、线下跟进服务、全域无死角监管,对城区大中型餐饮门店油烟排放情况实现24小时监测、油烟高峰值报警、系统数据反馈处置,油烟管理呈现出科学管控、常态长效的良好局面。
西峡县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田欧 摄
油烟管理只是西峡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西峡县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导,成立20个工作专班,开展20个专项行动,以城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11个水质断面、重点排放工业企业为管控重点,制定完善了《西峡县空气质量改善优化方案》《西峡县城区空气质量优化管控方案》《西峡县水质量管控方案》《西峡县土壤环境管控方案》,新增污水管网8.2公里,建设第二污泥处置场和专业的餐厨垃圾处置厂,重拳治理扬尘污染、城市油烟、工业废物等重点问题,成效明显。
2021年西峡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灌河、淇河、丹水河出境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平。老灌河许营等6个水质断面水质持续提升,地表水断面水质全市第一,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
城市有温度,人民更幸福。2021年,西峡在城区及312国道沿线13个乡镇栽植乔木10.5万棵,完成高速出入口绿化提升、城区主次干道沿线闲置地整治和城区主次干道、主要部位苗木补栽补植等绿化工程。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8%、44.99%、14.99平方米,人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这老房也换了身新‘新衣裳’!”西峡县莲花街道群众李平均动情的说道。李平均所住的西峡县莲花街道地税局小区已经有20余年历史了,区内设施老旧,房屋破损,功能缺失,成为小区55户居民的一块“心病”。老旧小区改造后,房屋主体重新铺设保温层、防水层,修建琉璃瓦屋顶,墙面粉刷真石漆,路面配套设施重新设计安装,水、电、气重新规划入户,小区群众居住质量有了质的提升。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峡县共完成县城区内3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千余户群众受益。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西峡加大了对背街小巷的治理,电影小巷、师德小巷、清风小巷、茶苑小巷等一大批特色小巷经过改造后成为群众茶余饭后关注的“热点”,传统文化经典与生活环境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西峡美在山水,也美在人文。
而在县城郊区的五里桥黄狮村,以诚信、和顺、孝悌等传统文化为主线的壁画、雕塑、小游园将数个村组连点成线,与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一望无际的果园构成和谐淳朴的乡土美景,白天赏花进园游玩,夜晚看灯听戏休闲,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参观。与黄狮村一样,猕猴桃小镇、蜂蜜小镇、香菇小镇、仲景小镇、水韵黄湾、石韵陡沟等一批颇具特色、生态融合的美丽村子在西峡大地拔地而起,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徐徐绘就。
东坪村文旅融合焕发生机活力 杨永青 摄
西峡县人民政府县长马俊表示,下一步,西峡县将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坚持走正走好水源地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产业增效、人民增收,奋力绘就城乡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