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以后,杭州的温度一降再降,让人不禁恍惚:这是入冬了?不少人可能都好奇,今年气温为啥降得这么快?这个冬天会特别冷吗?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现象在进一步持续,预计会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
“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的现象,一般每两到七年发生一次。
而今年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也就是该现象持续了3年并在世界各地引发相关灾害。
“拉尼娜”是什么?
为何多地出现“断崖式”换季降温
拉尼娜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
我们听的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与其则情况相反,是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这两种现象都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现象。通常在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冷空气活动频繁,中东部地区气温容易较常年同期偏低。
今年10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这也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
10月2日14时至10月6日20时,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陕西大部、黄淮、江等地降温12~16℃,局地降温幅度达18℃以上。
北方寒潮来袭前,南方大部地区还热如盛夏,处于高温黄色预警中,局地达到40℃以上,合肥、南昌、长沙、杭州等470个国家级气象站还打破了10月最高气温纪录。
据了解,这也是史上首次出现高温、寒潮两个预警同时发布的情况。很多地区都体验到了“断崖式”换季降温。
“三重”拉尼娜现象威力有多大?
今年的冬天会更冷吗?
气象学家表示,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少见。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仅发生过两次。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那个问题,受“三重”拉尼娜影响,今年冬天会更冷吗?
首先,首场寒潮还不能确定与拉尼娜挂钩。出现拉尼娜时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寒冬,但是出现拉尼娜现象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拉尼娜现象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气候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过,有专家认为,在拉尼娜现象与暖北冰洋协同影响下,今年冬季,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容易持续偏强,易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极寒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多发
各部门应做好预警工作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用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的话说,过去用“百年一遇”描述的极端气象事件,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多个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更加不稳定,夏季暴雨、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冬季的极端低温、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
例如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我国接连遭受极端寒潮的影响,出现大面积降温,多地出现了极端低温。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昨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浙江中部至南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这也是因为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我国冬季大范围降水偏少。
拉尼娜现象发生,其实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气温异常波动下的极端天气事件。
而对于市民来说,应该及时关注相关预报预警信息,注意添衣保暖,做好应对大风降温天气的准备,谨防冷热交替引发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