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面临当前经济困局,我们怎么办? 焦点信息

2023-04-14 09:40:43 甘肃圈子官方号
A+ A-

4月11日,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8%。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

202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相关资料图)

2023年3月份新增社融5.38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均超市场预期,月末M2增速高达12.7%。

我们从数据分析,我们的经济并没有大家期待的V型反弹,连原本的预期都没有达到,反而,境况比往年还要差。从当前的形势判断,我们的第二产业还是没有从疫情的泥潭里走出来,谈不上回暖,相反,迹象表明再进一步的衰退。

一旦第二产业出现下滑,那么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化国家,第二产业是支撑我们经济发展的根本,第二产业由于生产的产品价格低或者卖不出去,就会压缩投资或者停产,这样的结果就是裁员或者降薪。又由于第二产业创造不了财富,财富就传导不到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就没有人消费,也会造成大量的失业或者降薪,老百姓没有了收入,就会降低消费需求,或者不消费,这样第二产业生产的产品更卖不出去,为了活下去,又进一步裁员或者降薪,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的经济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发生通缩,后果就是经济大衰退。通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并不是通缩发生,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下降,而是工业品价格由于购买力不足下降,诸如手机、汽车、家电等价格下跌,但有关老百姓民生方面的产品,诸如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反而价格快速上涨。前段时间蔬菜水果价格飙升就是这种现象。通缩,给经济带来的是全面衰退。

欧美国家担心的是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胀,西方国家一直在加息缩表,控制物价,而我们国家四十多年来,我们依靠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虽然M2货币扩张一直高速增长,但商品的价格却是下降的。原因是我们生产能力非常的强大,弥补了通胀挖下的窟窿。

所以,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的货币一直在增发,但是物价却是普遍下降的,每个人都享受到了更多物质生活福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通胀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视为洪水猛兽,而我们担心是通缩,一旦通缩,我们强大的工业体系就会瘫痪,进入大衰退是不言而喻的。

在主流经济学里,一直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认为通胀是货币供应量太大了,造成物价高涨,就是货币物价双高,但前面分析,只要生产力跟货币扩张配套,物价不一定是上涨的。而与通胀相对应通缩,主流经济学给大家印象物价和货币供应双跌,就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造成物价下降,但现实是通缩发生的时候,民生的产品价格不一定下降。

但不管是通胀或者通缩,对于整个经济而言,都是不利的。

整体来讲,发生通胀时,经济就会出现资产泡沫化,经济空心化。而发生通缩时,就会造成经济规模萎缩、经济活动缩减、失业人口剧增。通胀和通缩,都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

从3月份数据显示来看,我们现在整个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领域面临着严重的需求不足。不管是外需还是内需,都出现大幅度的萎缩。

外需不足表现在外贸订单少,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降级。外需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西方国家刻意与我们脱钩,导致外贸订单流失,真实表现就是港口闲置的集装箱数量绵延数里,涉外加工厂裁员、倒闭数不胜数,刻意用惨烈形容都不为过。

而内需方面,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同比增长了3.5%,但就如前面分析,拉升消费都是民生的刚需类消费,诸如餐饮收入增长9.2%,粮油、食品类增长9%,烟酒类增长6.1%,中西医药品类增长19.3%......。相反,一些工业品和高端类消费则出现了下滑,诸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9%、通讯器材类下降8.2%、汽车类下降9.4%。还有,按城乡划分的话,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

以上数据,和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经济进入到通缩的下行通道。如果不采取措施,通缩还会进一步加剧,对我们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通常情况,要遏制通缩,采取的手段就是放水。

从相关数据我们看出央妈放的水不可谓不多,截止2022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而今年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肉眼可见,我们的货币早已超发。按正常逻辑来说,货币超发应该能对冲通缩,但从结果上似乎毛线作用都没有。

问题出在哪呢?

央妈是放水了,但水没有流下去。因为所谓的放水,不是让老百姓拿着身份证去银行领钱,而是通过政府投资和企业贷款来转换实现的。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央妈是放水了,但都在金融系统里形成庞大的堰塞湖。

一是能贷款的企业不愿意贷款,有意愿贷款的企业又贷不到款。

二是政府投资虽然紧密锣鼓,但政府投资项目有个过程,远水接不了近渴。

这里有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经济正从之前的外向型模式向内向型模式转化,在外循环到内循环转变过程中,经济的结构正发生着变化,通缩是经济模式转型的一种必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央行再放太多的水都是没有毛的作用的。

怎么办呢?

还是继续采取货币政策,继续放水,但放水不要放到堰塞湖里,而是简单粗暴放到老百姓手里。

因为我们当前的状况是消费需求不足,而供给过剩,存量巨大。只有发钱刺激起来消费端,企业的生产就正常了,就能带动就业,经济就会正常运转。但为了规避发钱带来的相关副作用,发钱的方式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消费券。消费券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消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消费就作废,不能倒卖、储蓄,这样就能有效拉动起来消费市场。

发钱给老百姓,老百姓有了钱,就会去消费,企业的产品就卖出去了,这样就会恢复正常生产,就业就起来了,老百姓就有了工作,有工作就有收入,老百姓就敢于消费,经济就趋于良性循环了。

一个良性的理想经济形态,是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平衡,即社会生产速度与消费速度大体相当。面临可以预见的通缩,只有挺过阵痛才能迎来持续的发展,期盼我们经济尽快回到这种良性的理想状态。

图文:任在江湖

责任编辑:bH_05103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