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突!突!突!”一台台大型机械翻滚着巨大的齿轮,在田野里来回“奔跑”,几分钟后,放眼望去,翻犁好的田地平整宽阔。11月26日,本应是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闹景象,但在盐池县花马池镇田记掌村的农田里却很难见到村民忙碌的身影。原来,田记掌村通过土地托管模式,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各家将农田交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田管家”集中管理。
说起“田管家”的好处,田记掌村村民唐军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唐军按照全程托管的形式,把自己家里的10亩玉米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种到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等到丰收时节,“坐收”粮食。“我没事就去看看,从播种到管理到收割,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好,粮食产量也更高,1亩田收了1200斤玉米,比自己种还多收获近200斤。” 唐军说。
“以往自己种时,种子、化肥、农药都得自己采购,玉米的播种、植保、收获都得靠自己。农忙时,我雇一个农机手都很难,有时还耽误自家农事。现在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我不用再操心,自己还能在附近安心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这不,最近家里要买房,合作社按照当下的玉米市场价给我进行折算,我当天就拿到了钱。”唐军开心地说道。
唐军口中的“托管”,实际上是盐池县创新开展的一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盐池县扎实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模式、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花马池镇田记掌村为试点,通过田记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三个创新”激活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探索形成了“实物(现金)分红+二次分配+盈利分红”土地托管模式,把群众从农田里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达到了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益“双赢”的效果。
此外,盐池县采取“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的机制,鼓励群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整合土地成方连片,由村集体组成土地托管耕种组织,规模化经营,并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机制。积极争取高标准智慧农田建设项目,对一家一户的田埂进行连片平整,田间通过安装电磁阀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田间灌溉精准用水、高效用肥、增产增收;通过建设玉米烘干厂方便了末端颗粒归仓。建立了从耕作、播种、施肥、收储、烘干、销售六大环节全程机械化智慧化模式,进而实现成本降低、粮食增产、收益最大化。
“除了合同约定收入外,村民们还可以获得玉米秸秆资源化收益和盈余二次分红。就拿我家来说,我托管了18亩地,每亩地分了玉米秸秆7捆,每捆成本在12元,这里里外外我又挣了1500多元。”提及“田管家”,村民李青春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花马池镇副镇长冯凯祥坦言,通过“托管服务”,农业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推平田埂,土地整合后溢出的土地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每亩地节约生产成本200余元不说,针对种植玉米的一次性种粮补贴补助也给了合作社。田记掌村按2300亩土地进行托管,除去生产成本等费用,村集体预计增收40万元。”冯凯祥介绍道。
“小田变大田。土地托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种植和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了农村现代化。”盐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彦东说。
如今,“我种地,你收粮”这一新兴的“土地托管”模式正在盐池县悄然崛起,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