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禁抗”就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11种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作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药。饲料“禁抗”是提高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畜禽养殖场户,要以冷静积极的心态面对,积极找寻饲用抗生素减量替代方案。要重点从加强畜禽营养调控、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饲养管理水平、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推进养殖业标准化等技术方面措施来应对,以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动物源性食品需求,助力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1.科学配制饲料,加强营养调控
精准均衡的日粮营养配方和营养性添加剂的选用是当前“替抗”技术核心,如调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充分考虑纤维、碳水化合物营养,兼顾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营养平衡等。要保障饲料原料的安全与品质,加强饲料原料安全质量检测,减少霉菌毒素、沙门氏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机体的伤害,通过生物发酵、膨化处理等加工技术降低饲料中的有害物质,改善饲料风味,提高动物采食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精准配方、精准营养,根据畜禽各生长阶段的肠道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精准调制饲料配方,最大程度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促进畜禽健康发育。
(资料图片)
2.综合运用替抗产品,提高机体免疫力
当前畜禽养殖中常用的“替抗”产品多样,但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需进一步提炼、提效。包括中草药、酶制剂、益生菌、酸化剂、植物精油、抗菌肽、寡糖等产品,可以确保养殖生产持续稳定。不同替抗产品对替抗的作用机理不同,其效果也不同。
酸化剂能够为有益微生物创造良好的肠道环境,从而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生长性能,减少腹泻;酸制剂可以调节动物胃肠的酸碱度,提高胃部酸性环境,从而抑制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定植。在育肥猪饲料中加入抑菌型菌酶剂,可以出现代替添加抗生素饲料的效果,显著增加日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锌、铜等矿物质缺乏则会引起疾病,如育肥猪每千克饲料一般需要80~100m g锌,而断奶猪饲粮中缺乏锌会导致生长迟缓、食欲不振、骨骼异常和皮肤角化过度等;微生态制剂,可以平衡动物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但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替抗产品既有效果明显的反映,也有没有明显效果的说法,可能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对替抗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
我国的中草药发展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中主要是中药植物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用于饲料生产当中,以达到促进畜禽生长,免疫调节,预防疾病,驱虫,改善肉蛋品质等目的,不同的中药所用提取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高效合理的使用中药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抗菌肽则可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提高免疫力,抗菌、杀菌作用广泛,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抗生素的优选替代品之一;饲料添加核苷酸制剂则可调节机体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的功能,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3.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舍内环境调控
要提升畜禽饲养管理水平,保证畜禽具有良好的生产生长环境。畜禽每天会产生很多的粪便排泄物,其中含有大量磷、甲烷等污染物等,还会滋生大量的蝇虫,随着传播病原体而导致畜禽的疫病发生率升高。畜禽对舍内环境温度湿度都非常敏感,并且调节能力非常差,当畜禽舍内空气流通不良,温度湿度较高时,畜禽就会明显不适,舍内的有害气体也不容易排出,容易诱发畜禽疫病的发生。因此要保障养殖舍内通风,及时带走舍内多余的热能,换入外部新鲜的空气。要温度与湿度适宜,控制舍内畜禽的数量和空间,要保持好舍内的卫生,做好畜禽免疫,同时搞好消毒、隔离工作,有效及时的切断畜禽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4.推进标准化养殖,强化生物安全
长期以来,养殖场户思想观念上,疫病防控一是靠免疫、二靠抗生素,在养殖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抗生素。这种观念导致部分养殖企业对于管理、技术、人才、场舍改造等方面不够重视。很多中小养殖企业科技积累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替抗”的技术支撑。
养殖企业应根据场舍长久发展的需要,对场舍的安全及养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养殖场整体生物安全水平,在畜禽养殖的每个环节减少病源接触,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从根本上降低畜禽疫病风险。非瘟背景下,大家对生物安全这块已大有提升,批次管理、全进全出等等,在时间的不断推移过程中,仍不能放松警惕。
总之,在养殖中禁止抗生素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的使用一些替抗产品就可以实现的,虽然一些替抗产品在一些方面有利于畜禽的生长与健康,但在防治疾病方面并不能完美的替代抗生素。因此,必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从饲料营养、环境舒适度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控制、生物安全防控等各方面入手,加强畜禽自身免疫力的同时还外防病原输入,以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保障畜禽健康,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草畜专项“猪替抗与精准饲喂技术示范与推广”任务负责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 魏凤仙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