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嘉兴援疆教师虽然回到了浙江,但心还在新疆沙雅县的学子身上,当沙雅的学生们纷纷向她问候节日快乐时,她激动不已,立刻想回到孩子们身边。
“虽然说援疆仅仅才半年,但我和沙雅的孩子们接下了身后的情谊。” 2月10日,面对镜头,丁伟玉说。
去年8月,丁伟玉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和新疆人民的信任,从嘉兴怀着一颗初心,开启了援疆之路,牵起了两地情谊,也结下了丁伟玉和沙雅的缘分。入疆后,丁伟玉克服困难,逐渐适应了沙雅的气候和环境,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慢慢地缓解了对家人亲友的思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沙雅第二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和传帮带工作中。
分子融合:我可以调更多的重担
按照日常规定,教化学的丁伟玉只能带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但她得知另外一个班的化学老师因生育不能到岗后,就找到校领导,请求把另外一个班的教学任务也教给她。看着身材瘦弱的丁伟玉,校领导没有答应,而是准备外请一个老师来教。
“外请的老师毕竟不是我们学校的,来了以后能不能适应还不好说,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保证做好教学工作。”丁伟玉豪爽地说。
经不起丁伟玉软磨硬泡,学校安排丁伟玉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一周12节课的满工作量,还有带教任务,看起来无比繁重,可是,丁伟玉却不放在眼里,她说:“我们来到沙雅,就是来做奉献的,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然而,现实超出了她的预料。这三个班的生源有三个明显的层次,其中9班全是乡下学生,不管是学习基础,还是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都比较薄弱,这就对丁伟玉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尽快摸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摆在丁伟玉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于是,积极主动与组内教师交流、多找班里的学生谈心、多和后方的教研员或同事探讨教学方法成了丁伟玉每天的常态。经过不断的摸索,在同组、同办公室老师以及后方团队的帮助下,丁伟玉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了学校的环境,找到了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重基础、重落实、重规范、重批改,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丁伟玉把后方学校“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运用到新疆孩子的课堂上来,跟时间赛跑,向课堂要效率。
9班学生阿依努尔·巴拉提说:“我听了丁老师的课后,觉得简单易懂,收获很多,进步很快,真心感谢她。”
分子分解:传帮带乐于奉献
在上好课的同时,丁伟玉也不忘肩负的另一项使命——“为沙雅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开学伊始,丁伟玉就与新入职的化学教师王璐结成了师徒,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只要她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途径联系丁伟玉,而丁伟玉则随时随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都传授给她。在授课的四个多月中,王璐每周至少听丁伟玉2节课,课后丁伟玉会把上课的思路和她讲一讲、理一理。丁伟玉也坚持每周至少听王璐1节课,并对她的课及时点评,提炼亮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一个学期下来,王璐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带好徒弟的同时,作为化学工作室的领航人,丁伟玉也不忘和全校、全县化学教师交流,她把浙江嘉兴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给他们。开学伊始,丁伟玉就给组内的教师做了《新教材解读》讲座,把丁伟玉们对新教材的实施处理意见、建议和经验倾囊相授。同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丁伟玉们沙雅二中援疆团队为全体高一学生开设了《学法指导》讲座,丁伟玉承担了化学学法指导任务。由于反响较好,时隔一周后,在沙雅一中领导的热情邀请下,丁伟玉们为他们也带去了精心准备的学法指导讲座,并与他们也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从而扩大了丁伟玉们援疆教师的引领辐射面。12月7日,丁伟玉又为沙雅全县的高三化学教师开设了讲座《浅谈2022高三一、二轮复习》,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丁伟玉共在校内开设了3节示范课——《开学第一课》《活泼金属单质--钠(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课后第一时间与组内教师进行评课和分析,为后面的课程开展起到了专业引领作用。
在沙雅二中的半年里,丁伟玉还完成了期中考试、周考、月考的命题工作,积极参与了三校教研活动,按时做好网格内日常管理与签到工作,主动协助高中教师领队做好上下班乘车点名等工作。作为援疆团队的工会委员,丁伟玉积极为援友服务,协助顺利举办每月的集体生日活动,组织了国庆期间观看红色电影《长津湖》,协助策划并完成了2022嘉兴援疆指挥部的元旦工会活动。
在援疆工作中,丁伟玉,这个给来自江浙之地的女子,一直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和沙雅教师团队一起,秉承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友谊的信念,积极融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作风、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家乡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让嘉兴和沙雅的友谊桥梁越来越稳固。”丁伟玉说。
( 罗宣政 廖超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