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23日版面截图
近日,一段器官受捐者向捐赠者表达感谢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许多网友为之感动落泪。五名受捐者接受了同一位捐赠者的器官。捐赠者生前热爱打篮球,所以他们组成了一支篮球队来纪念他。
“你给予我生命的馈赠,所以我会继续做你热爱的事情!”五位受赠者在视频中各自说到。他们身着的队服印有器官捐献的日期,并且这五人都用捐赠者的名字来称呼自己。
然而,找到愿意捐献的人并不总是容易的。不为人知的是,每一次器官捐献的背后都有“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努力。
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一名17岁男孩的父母将孩子的心、肝、肺、肾和眼角膜分别捐献给了7个人。但其实第一次沟通捐献并没有成功。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人体器官获取中心负责人,现年40岁的郭勇是这次捐献的协调人。他介绍:“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献器官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尤其是在他们痛失独子,处于悲伤的时候。”
但在器官捐献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重要器官存活时间非常有限。郭勇和同事与男孩的家长有过沟通,并慢慢地建立起了联系,但当郭勇提出器官捐献的建议时,家长却拒绝了。
“他们说我们没良心,”郭勇回忆说,“我们非常尊重他们的悲痛,所以我们当时选择了退出和等待。”
幸运的是,男孩的父母最终打来电话,同意捐赠。
郭勇表示,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逝者必须保持身体完整才能安息,许多中国人不接受器官捐赠。
郭勇是在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时开始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在2010年,我们在器官捐献协调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在当时,这是一份比较新鲜的职业。”头两年,他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郭勇说,“人们不理解器官捐赠,也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一些人还说我们就像是贩卖器官的。”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器官捐献事业,情况开始慢慢改善。
在过去的10年里,郭勇和同事们成功协调了900多例器官捐献,他办公室里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从2010年的2名扩充到10名。
人体器官捐献程序包括与捐赠者的医生和家属会谈,评估器官移植候选人的情况,然后与家属、医院和移植项目合作,才能促成器官捐赠和匹配。
郭勇说,向捐赠者的家庭提供相关咨询,有助于捐献项目的成功,而善良和同理心是器官捐献协调员需要的基本素质。
自从17岁男孩的父母同意捐赠后,郭勇和同事就经常去看望他们。2019年,这对父母受邀了出席了一场有器官受捐者参加的体育活动。看到受捐者奔跑、行走和跳跃,他们感到很欣慰,并且表示捐献儿子的器官来帮助他人是正确的决定。
“我们的工作就像是在生与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们是在间接地拯救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继续从事这份工作,即使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郭勇说。
一直以来,郭勇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即使在节假日,他们也会立即回电话。
郭勇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出台器官获取管理条例,以确保器官捐献工作顺利开展,使更多的人受益。如今,他已经承诺捐赠自己的器官,其他协调员也是一样。
“器官捐赠就是赋予第二次生命,我们欢迎所有想要为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患者搭建‘生命之桥’的人加入我们。”郭勇说。(记者 冯志伟 赵瑞雪)
(原文见《中国日报》2月23日第7版)